阅读历史 |

第597章 抵达牛津大学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597章 抵达牛津大学

红色的保时捷汇入车流,朝着牛津大学的方向过去。

听到许青舟的感慨,苏科伟笑着说:「以你现在的情况,随随便便也能搞辆新的过来吧?」

「现在到处都要花钱,哪敢这麽放肆的花钱。」许青舟摇摇头。

和其他实验课题不同,他并没有接受企业的投资,自己负责经费,唯一一笔外来经费是国家资助的2000万。

这对于个大型研究机构而言杯水车薪。

幸好,除了国内的授权专利费外,超导薄膜二次授权和销售的专利费还在源源不断地进来,每个月大概有两百万美元的收入。

10月份,郑旭已经带着人把自旋极化与d带中心调控技术搞出来,零点科技这边开始走专利化流程。

比较有趣的是。

自从肖承翰教授来了一趟研究所过后,研究所的保密等级稍稍往上升了升,出入管理变得更加严格,周边部署电磁屏蔽墙,防止技术参数被远程探测,定期进行反无人机巡查。

苏科伟点点头,有些感叹地说道:「也是,你现在可是一家研究所的负责人啊。」

5年,眼瞧着曾经大一的学弟获得这麽高的成就,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。

许青舟话题转移到课题研究上:「苏师兄这些年在做什麽研究?」

「数论和代数的交叉领域,高维代数簇的算术性质与密码学应用,代数簇的算术性质在非对称加密算法中的潜在应用。」

苏科伟停顿了一下,脸上露出无奈地表情:「还在当助理教授,负责数学学科的基础课程抽象代数丶概率论等等,另外还有几节几何群论丶数理金融这样的高阶课程。在国外工作也没国内说的那麽光鲜亮丽,每天都忙成狗。」

这点许青舟倒是理解。

国外的高校,老师基本从助理教授和讲师做起,需要积累科研成果,五六年通过考核再普升为副教授。

待遇千差万别。

助理教授侧重教学与科研积累,职业压力,而副教授科研主导型角色,享有终身职位与优质资源,学术话语权更高。

也会有例外,课题获得很大的突破,比如证明某个猜想的子命题,这样才能破格授予终身教授的职位。

不然,就是又累又没科研资金,甚至容易出现恶性循环,没资金,拿不出成功,无法晋升,就更没资金。

许青舟思索了一下,就问:「构造具有特殊L函数性质的代数簇,验证其与椭圆曲线密码(ECC)的安全性关联?」

「喷喷,不愧是师弟,厉害啊,你在这方面也有研究?」

「以前看资料的时候了解过一点。」

许青舟继续说道:「它的另外一个核心问题,是开发基于代数簇的新加密协议,解决量子计算对传统RSA算法的威胁,师兄的研究涉及这个方向?」

「这玩意太难了。」

苏科伟叹了口气,耸耸肩说道:「新型抗量子攻击代数簇结构...证明破解加密算法等价于解决HDL问题,需藉助代数几何中的深层次定理。涉及和计算机科学团队的跨学科合作,还得和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合作,单凭我现在助教的能量还办不到。」

「高维离散对数问题和密钥生成与加密算法设计,高维簇的群运算复杂度远高于椭圆曲线。」许青舟点点头。

他之所以了解,是因为曾经就做过相关的研究。

作为量子通信方面的大佬,当然得了解能够对抗量子算法的高维数学难题的新型加密方案,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百胜。

「牛津大学和ARM正在合作开发基于三维Calabi-Yau簇的硬体加速器...我看过资料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