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93章 许青舟:这波优势在我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593章 许青舟:这波优势在我

许青舟说得很真诚。

肖承翰点点头,换成了相对轻松的话题:「许教授未来打算做核聚变的研究?」

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,难得啊。

怪不得一些老朋友推崇之至。

许青舟缓缓说道:「核聚变研究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丶气候变化与科技革命的终极答案,您知道的,这样的东西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有致命诱惑。」

肖承翰点头,好奇地问道:「国际上现在有仿星器和托卡马克之争,许教授觉得哪一种技术具有技术优越性?」

「在我看来不分伯仲,短期内我们需要依托托卡马克缓解能源危机,甚至实现星际航行,但未来如果想在星际间搭建基地,仍然需要以稳态运行与低维护特性的仿星器。」

许青舟思考了一下,说出自己的观点,又有些无奈:「比较遗憾的是,国内主要从事托卡马克这一块的研究,仿星器几乎可以说处于空白。」

托卡马克作为星际航行的引擎核心,凭藉高功率密度与成熟技术,承担机动加速与应急能源任务。

仿星器作为深空生存的能源基石,以稳态运行与低维护特性,可以支撑长期殖民与资源循环。

星际旅行并不是幻想,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近在尺。在他重生那一年,各国已经把火星登陆计划提上日程。

未来的一段日子,科学技术会有一次大变革,到时候各行各业都会大发展。

肖承翰也叹息了一声,「仿星器这玩意想搞起来太难了,德国的Wendelstein7-X,

造价不菲,技术复杂,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实现技术突破。」

「技术这种东西,有时候还真有点玄学,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有新的突破呢。」

许青舟心态很好。

肖承翰笑着:「许教授对未来仿星器的发展很乐观啊。」

「当然,科学技术总是在进步的,法国作家儒勒·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创作《海底两万里》,而今天,深海遨游已经不再是小说。」

「是啊~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,一天一个大变样,尤其是最近几年,各种新颖的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。」肖承翰微微点头,无比晞嘘。

如今,世界各国对太空的事情越来越重视。

今年的诺奖就颁给了宇宙学,来自米国詹姆斯·皮布尔斯因宇宙学,来自瑞士的米歇尔·马约尔和迪迪埃·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。

一旦率先实现聚变工程实验堆与仿星器轻量化突破,人类将迈入「核聚变驱动」的深空纪元,彻底摆脱化学燃料的桔。

肖承翰望着对面的年轻人,感叹起来:「夏国有你们这样有抱负的有冲劲的年轻科学家是福气啊。」

「夏国能有现在的发展,离不开您这样的科学家的努力,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看世界。」

肖承翰事情很多,跟许青舟在食堂吃了顿饭,就准备离开。

临走之际,肖承翰说道:「如果许教授想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,我们一定扫榻欢迎。

「有时间一定来拜访。」

许青舟点头,他要做核聚变研究,未来肯定会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有接触。

望着车子消失在拐角处,他摇摇头,这些老一辈的学者一个二个和变异了一样,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能造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